班婕妤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
班婕妤 - 簡介

班婕妤(約公元前48-2年)漢代女作家。祖籍樓煩(今朔城區),後遷居長安(今陝西西安)西郊。婕妤並非班的名字,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。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,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,以至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。班婕妤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,她的作品很多,但大部分已佚失。現存作品僅三篇,即《自傷賦》、 《搗素賦》和一首五言詩《急歌行》 ,亦稱《團扇歌》。漢成帝初年,班婕妤補選入後宮,初為少使,後成為婕妤,很受成帝的寵幸。一次成帝到後宮遊玩,要班婕妤與他同坐一輛車,然而婕妤卻以古之賢君臣在側,而亡國之主才是嬖女相隨的史實加以拒絕。成帝的母後聽到此事,大為感慨:“古有樊姬,今有婕妤。”
後來班婕妤因受趙飛燕的嫉妒,遭誣陷,受排擠。她向成帝奏請到長信宮去服侍太後,殘度晚年,後死葬於延陵(今西安東南)。

班婕妤 - 人物傳記

婕妤(前48?――前 6年),樓煩(今山西省寧武)人,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,相傳為班固、班超和班昭的姑母。漢成帝的妃子,善詩賦,有美德。初為少使,立為婕妤。《漢書?外戚傳》中有她的傳記。

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,在趙飛燕入宮前,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。她的父親是班況,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,馳騁疆場,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。

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。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豔及風韻所吸引,天天同她膩在一起,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,尤其熟悉史事,常常能引經據典,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鬱。班婕妤又擅長音律,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,進入忘我的境界,對漢成帝而言,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,她多方麵的才情,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。

漢朝時期,皇帝在宮苑巡遊,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,綾羅為帷幕,錦褥為坐墊,兩個人在前麵拖著走,稱為“輦”;至如皇後妃嬪所乘坐的車子,則僅有一人牽挽。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,特別命人製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,以便同車出遊,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,她說:“看古代留下的圖畫,聖賢之君,都有名臣在側。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末主夏桀、商紂、周幽王,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,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,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,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,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?”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,同輦出遊的意念隻好暫時作罷,當時王太後聽到班婕妤以理製情,不與皇帝同車出遊,非常欣賞,對左右親近的人說:“古有樊姬,今有班婕妤。”在這裏,王太後把班婕妤與春秋時代楚莊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,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。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,喜歡打獵,不務正業,樊姬苦苦相勸,但效果不大,於是不再吃禽獸的肉,楚莊王終於感動,改過自新,不多出獵,勤於政事。後來又由於樊姬的推薦,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,三年而稱霸天下,成為“春秋五霸”之一。

王太後把班婕妤比作樊姬,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。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、婦容、婦才、婦工等各方麵的修養,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,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。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,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,聲色犬馬,班婕妤受到冷落。

趙氏姐妹入宮後,飛揚跋扈,後又誣告許皇後和班婕妤憑借聖寵,咒罵後宮,甚至咒罵皇帝。漢成帝一怒之下,把許皇後廢居昭台宮,並向班婕妤對證,班婕妤回答:“妾聞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,修正尚未得福,為邪欲以何望?若使鬼神有知,豈有聽信讒思之理;倘若鬼神無知,則讒溫又有何益?妾不但不敢為,也不屑為。”漢成帝覺得她說的有理,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愛之情,特加憐惜,不予追究,並且厚加賞賜,以彌補心中的愧疚。

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,有德操的賢淑婦女,那裏經得起互相讒構、嫉妒、排擠。陷害的折騰,為免今後的是是非非,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,明哲保身,因而繕就一篇奏章,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後,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於王太後的羽翼之下,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,漢成帝允其所請。

從此深宮寂寂,歲月悠悠。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,藉秋扇以自傷,作《團扇詩》:
新製齊紈素,皎潔如霜雪。
裁作合歡扇,團圓似明月。
出入君懷袖,動搖微風發;
常恐秋節至,涼飆奪炎熱;
棄捐莢笏中,恩情中道絕。
班婕妤自知,自己如秋後的團扇,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。不久,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後,趙合德也成了昭儀,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,似乎都與她毫無關聯了,心如止水,形同槁木的她,除了陪侍王太後燒香禮佛之外,長晝無俚,弄箏調筆之餘,間以塗塗寫寫,以抒發心中的感慨,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。

韓愈在《柳子厚墓誌銘》中講過這樣一段話;“然子厚斥不久,窮不極,雖有出於人,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,以至必傳於後於今無疑也。雖使子厚得所願,為將相於一時,以彼易此,孰得孰失?必有能辨之者。”這話用來講班婕妤也適合,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漢成帝寵幸,她是否會為文壇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呢?兩者相比,孰得孰失,誰又能講得清呢?

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,崩於未央宮。漢成帝崩逝後,王太後讓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,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,諦聽著鬆風天籟,眼看著供桌上的香煙繚繞,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。

班婕妤 - 史籍相關

班婕妤原有詩文集一卷-,《隋書?經籍誌》著錄,然已散失。今存作品,除《自悼賦》和搗素賦外,尚有怨歌行。怨歌行一作《團扇歌》。

鍾嶸《詩品》評此詩說“《團扇》短章,辭旨清捷,怨深文綺,得匹婦之致。”沈德潛《古詩源》評語中,也說它“用意微婉,音韻和平”。

怨歌行見於《昭明文選》和《玉台新詠》,《樂府詩集》載入《相和歌?楚調曲》。幾乎梁陳以來的所有選本都題作班婕妤詩。《玉台新詠》而且有序說“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,供養於長信宮,乃作賦自傷,並為怨詩。”《古詩源》中也有類似的題解。可是,《漢書?外戚傳》隻說到班婕妤作賦自傷,而無“並為怨詩”之說。《文選》李善注則謂:“《歌錄》曰:‘《怨歌行》,古辭。’然言古者有此曲,而班婕妤擬之。”劉勰也說它“見疑於後代”。(見於《文心雕龍?明詩篇》)看來,此詩無外乎兩種可能:一是本篇古辭,班婕妤別有擬作;二是本篇為班婕妤所作,原有古辭是傳。不過,此詩的情調,團扇的托喻,都與班婕妤的身世不無吻合之處。

班婕妤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
班婕妤自知,自己如秋後的團扇,再也得不到漢成帝的輕憐蜜愛了。不久,趙飛燕被冊封為皇後,趙合德也成了昭儀,然而這一切在班婕妤看來,似乎都與她毫無關聯了,心如止水,形同槁木的她,除了陪侍王太後燒香禮佛之外,長晝無俚,弄箏調筆之餘,間以塗塗寫寫,以抒發心中的感慨,從而為文壇留下了許多詩篇。


  韓愈在《柳子厚墓誌銘》中講過這樣一段話;“然子厚斥不久,窮不極,雖有出於人,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,以至必傳於後於今無疑也。雖使子厚得所願,為將相於一時,以彼易此,孰得孰失?必有能辨之者。”這話用來講班婕妤也適合,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漢成帝寵幸,她是否會為文壇留下許多優美的詩篇呢?兩者相比,孰得孰失,誰又能講得清呢?
  她最有名的一首詩是《長信宮怨》。詩從入宮受寵寫起,一直寫到顧影自憐,自己愛惜羽毛,而摒絕繁華,效法古代貞女烈婦,甘願幽居長信宮中,孤燈映壁,房探風冷,想起舊日與皇上的恩愛之情,不覺珠淚飄零,令人肝腸寸斷,一個接一個的白晝,一個接一個的夜晚,無情地吞著花樣的年華,最後寫到隻希望百年之後能夠埋骨故鄉的鬆柏這下。飽含無限的淒槍情懷,使人不忍卒讀。
  漢成帝在綏和二年三月,崩於未央宮。漢成帝崩逝後,王太後讓班婕妤擔任守護陵園的職務,從此班婕妤天天陪著石人石馬,諦聽著鬆風天籟,眼看著供桌上的香煙繚繞,冷冷清清地度過了她孤單落寞的晚年。
  當時的人都說班婕妤侍君不逾禮法,可與周宣王的薑後雞鳴戒旦,前後媲美,可惜漢成帝沉迷於酒色,遠離了班婕妤的規勸及影響,因而周宣王成就了中興大業,漢成帝卻落得個暴斃的結局。這裏,我不對漢成帝抱惋惜的心情,隻對班婕妤抱惋惜的心情,倘若她遇到了過去的周宣王、楚莊王,或她後來的唐太宗,甚或是明太祖,又當如何?
班婕妤原有詩文集一卷-,《隋書・經籍誌》著錄,然已散失。今存作品,除《自悼賦》和搗素賦外,尚有怨歌行。怨歌行一作《團扇歌》。
內容自己找來看吧,我補的累。
鍾嶸《詩品》評此詩說“《團扇》短章,辭旨清捷,怨深文綺,得匹婦之致。”沈德潛《古詩源》評語中,也說它“用意微婉,音韻和平”。
怨歌行見於《昭明文選》和《玉台新詠》,《樂府詩集》載入《相和歌・楚調曲》。幾乎梁陳以來的所有選本都題作班婕妤詩。《玉台新詠》而且有序說“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,供養於長信宮,乃作賦自傷,並為怨詩。”《古詩源》中也有類似的題解。可是,《漢書・外戚傳》隻說到班婕妤作賦自傷,而無“並為怨詩”之說。《文選》李善注則謂:“《歌錄》曰:‘《怨歌行》,古辭。’然言古者有此曲,而班婕妤擬之。”劉勰也說它“見疑於後代”。(見於《文心雕龍・明詩篇》)看來,此詩無外乎兩種可能:一是本篇古辭,班婕妤別有擬作;二是本篇為班婕妤所作,原有古辭是傳。不過,此詩的情調,團扇的托喻,都與班婕妤的身世不無吻合之處。
附:團扇與班婕妤
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,又稱絹宮扇、合歡扇,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。然而在曆代,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、佳人失勢的象征,如唐代王建的詞:“團扇,團扇,美人並來遮麵。玉顏憔悴三年,誰複商量管弦?弦管,弦管,春草昭陽路斷。”至於團扇怎麽與淒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,這一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漢成帝劉驁即位時年方弱冠,正是戒色時候,偏偏成帝生性好色,在東宮時已整日獵豔圖歡。皇後許氏方在盛年,色藝俱優,因此很受寵幸。成帝即位十餘年,許後已年近三十,花容漸漸瘦損,雲鬢也漸漸稀落,成帝素性好色,見她已經漸成黃臉婆子,自然生厭。許後色衰愛弛,這時成帝正寵愛班婕妤。
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,生得聰明伶俐,秀色可餐,少有才學,工於詩賦。成帝時被選入宮,立為婕妤。她不爭寵,不幹預政事,謹守禮教,行事端正。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豔及風韻所吸引,天天同她在一起。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,尤其熟悉史事,常常能引經據典,開導成帝內心的積鬱。班婕妤又擅長音律,使成帝在絲竹聲中,進入忘我的境界,對成帝而言,班婕妤不隻是侍妾,她多方麵的才情,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了知音的地位。不過,莊重自持、拘泥於禮法,時間久了也埋下了成帝對她漸漸失去熱情的隱患。 班婕妤曾生下一個皇子,數月後夭折。從此,她雖然承寵很長時間,卻再也沒有生育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漢鴻嘉三年,成帝微服巡行,遊至陽阿公主府中。見到一個歌女,長得傾國傾城,無限嬌羞,麵帶一種若即若離的情狀,令人不覺怦然心動。就是許後、班、張兩婕妤,在她們最妙齡的時代,也難比擬一二。成帝便向公主討要此女。這個女子就是曆史上極為有名的趙飛燕。體輕如燕、能歌善舞的趙飛燕得寵,驕妒恣肆,貴傾後宮。後來趙飛燕又引進妹妹趙合德,兩姊妹輪流侍寢,連夕承歡,此外後宮粉黛,俱不值成帝一顧,隻好自悲命薄,暗地傷心。
成帝自得了趙飛燕之後,與之行坐不離,即平日最心愛的那位班婕妤,也漸漸冷淡下去。皇後許氏,當然更不用提了。許皇後有一位胞姊,名叫許謁。她與許後既為姊妹,自然常常入宮。這天她又進宮,隻見許後一個人在那兒垂淚,許謁便詢問妹妹何故傷心。許後邊拭淚邊訴說心中的苦楚。原來近日成帝寵幸趙飛燕,連皇後的內宮都不踏進半步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 許謁聽完說:“妹妹不必傷感,皇上新納趙飛燕,原是為子嗣起見。妹妹隻要有孕,不怕皇上不與你恩愛如初。”許後聽了,臉一紅說:“如今這般光景,我哪裏還能生育?”許謁便讓許後去請巫祝設壇祈禳,以求得子。此事為趙飛燕聽到。此時的趙飛燕正想做皇後而無隙可乘。一聽這個消息,她對成帝說許後在宮中設壇祈禳詛咒宮廷,成帝大怒,將許後印綬收回,廢處昭台宮中,又把許謁問斬,並且此事牽連到班婕妤。班婕妤從容奏道:“妾聞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,修正尚未得福,為邪還有何望?若使鬼神有知,豈肯聽信讒說?萬一無知,咒詛何益,妾非但不敢為,也是不屑為!”成帝聽她說得坦白,頗為感動,還賜黃金百斤,命班婕妤退處後宮,免予置議。接著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後,又封趙合德為昭儀,居昭陽宮。該宮全用黃金、白玉、明珠、翠羽裝飾。
班婕妤雖得免罪不究,卻清楚現在宮中,已是趙飛燕姊妹的天下,若不想個自全方法,將來仍是許後第二。她左思右想了一夜,趕忙繕成一本奏章,遞呈成帝。成帝見她自請至長信宮供奉太後,便即批準。班婕妤即日移居長信宮內,悄然隱退在淡柳麗花之中。每天天光蒙蒙亮,長信宮門打開,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,生活刻板而單調。聽到遠處昭陽宮裏傳來歡樂的喧嘩聲,而自己隻有與身影為伴,她看到自己仿佛秋天被棄的扇子,孤寂中無人問津。她閑暇時做詩賦以自傷悼,借以度過光陰。每次想到飛過的烏鴉身上或許還帶有昭陽殿的日影,不免觸景傷情。她在詩中自比秋扇,感歎道:“常恐秋節至,涼風奪炎熱。棄捐篋笥中,恩情中道絕。”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,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。涼秋時節,則被棄置箱中。後世便以“秋涼團扇”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,又稱“班女扇”。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,漢成帝死後,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。伴著塚形碑影,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,便離開了人世,時年約四十餘歲,後葬於延陵。唐李益《宮怨》詩:“露濕晴花宮殿香,月明歌吹在昭陽。似將海水添宮漏,共滴長門一夜長。”王昌齡《長信秋詞》雲:“奉帚平明金殿開,且將團扇暫徘徊。”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,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。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,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,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。漢製,皇帝的配偶分為“後”、“妃”、“嬪”三等,“婕妤”是眾嬪之首,但地位很低,連稱“妃”的資格也沒有。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,也就是《漢書》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。《漢書・外戚傳》說她少有才學,工於詩賦,漢成帝時被選入宮,初為少使,不久定為婕妤。
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《女史箴圖》中,描繪了西漢成帝與班婕妤同乘一駕肩輿的情景,圖中人物宛然,細節體物精微,所畫婦女尤端莊嫻靜。“女史”指宮廷婦女,“箴”則為規勸之意。可見圖畫本意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,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鑒。班婕妤成了婦德的某種化身。梁代的鍾嶸《詩品》中評論的惟一女詩人班婕妤:“從李都尉迄班婕妤,將百年間,有婦人焉,一人而已。”漢代宮廷中的美女數目,擴張到四萬有餘,創造中國曆史上宮女人數最多的紀錄,不但空前,而且絕後。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,但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,是否有才倒不重要。才女固然有些許妙文傳世,然而總是有點讓人敬而遠之。會做詩的班婕妤,終是敵不過會飛舞的趙飛燕。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,但從某種意義上說,她又未嚐不是為此所害。

班婕妤 - 人物評價

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,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。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,後人一直沿用這個稱謂,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。漢製,皇帝的配偶分為“後”、“妃”、“嬪”三等,“婕妤”是眾嬪之首,但地位很低,連稱“妃”的資格也沒有。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,也就是《漢書》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。《漢書?外戚傳》說她少有才學,工於詩賦,漢成帝時被選入宮,初為少使,不久定為婕妤。

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《女史箴圖》中,描繪了西漢成帝與班婕妤同乘一駕肩輿的情景,圖中人物宛然,細節體物精微,所畫婦女尤端莊嫻靜。“女史”指宮廷婦女,“箴”則為規勸之意。可見圖畫本意在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,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為鑒。班婕妤成了婦德的某種化身。梁代的鍾嶸《詩品》中評論的惟一女詩人班婕妤:“從李都尉迄班婕妤,將百年間,有婦人焉,一人而已。”班婕妤算得上一個出類拔萃的才女,但宮廷女子的作用本來就是討皇帝的歡心,是否有才倒不重要。才女固然有些許妙文傳世,然而總是有點讓人敬而遠之。會做詩的班婕妤,終是敵不過會飛舞的趙飛燕。班婕妤堪稱古代婦德的楷模,但從某種意義上說,她又未嚐不是為此所害。⠀

班婕妤 - 作品

班婕妤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太後,之後曾作賦自傷悼,其辭曰:

承祖考之遺德兮,何性命之淑靈,登薄軀於宮闕兮,充下陳於後庭。蒙聖皇之渥惠兮,當日月之盛明,揚光烈之翕赫兮,奉隆寵於增成。既過幸於非位兮,竊庶幾乎嘉時,每寤寐而累息兮,申佩離以自思,陳女圖以鏡監兮,顧女史而問詩。悲晨婦之作戒兮,哀褒、閻之為郵;美皇、英之女虞兮,榮任、姒之母周。雖愚陋其靡及兮,敢舍心而忘茲?曆年歲而悼懼兮,閔蕃華之不滋。痛陽祿與柘館兮,仍繈褓而離災,豈妾人之殃咎兮?將天命之不可求。白日忽已移光兮,遂暗莫而昧幽,猶被覆載之厚德兮,不廢捐於罪郵。奉共養於東宮兮,托長信之末流,共灑掃於帷幄兮,永終死以為期。願歸骨於山足兮,依鬆柏之餘休。

重曰:“潛玄官兮幽以清,應門閉兮禁闥扃。華殿塵兮玉階�,中庭萋兮綠草生。廣室陰兮帷幄暗,房櫳虛兮風泠泠。感帷裳兮發紅羅,紛究n兮紈素聲。神眇眇兮密靚處,君不禦兮誰為榮?俯視兮丹墀,思君兮履綦。仰視兮雲屋,雙涕兮橫流。顧左右兮和顏,酌羽觴兮銷憂。惟人生兮一世,忽一過兮若浮。已獨享兮高明,處生民兮極休。勉虞精兮極樂,與福祿兮無期。《綠衣》兮《白華》,自古兮有之。

班婕妤 - 作品一覽

怨歌行

漢・班婕妤
新裂齊紈素,鮮潔如霜雪。
裁為合歡扇,團團如明月。
出入君懷袖,動搖微風發。
常恐秋節至,涼飆奪炎熱。
棄置篋笥中,恩情中道絕。

搗素賦
漢・班婕妤
測平分以知歲,酌玉衡之初臨。
見禽華以��色,聽霜鶴之傳音。
佇風軒而結睇,對愁雲之浮沉。
雖鬆梧之貞脆,豈榮雕其異心。
若乃廣儲懸月,暉水流請,
桂露朝滿,涼衿夕輕。
燕薑含蘭而未吐,趙女抽簧而絕聲。
改容飾而相命,卷霜帛而下庭。
曳羅裙之綺靡,振珠佩之精明。
若乃盼睞生姿,動容多製,
弱態含羞,妖風靡麗。
皎若明魄之生崖,煥若荷華之昭晰;
調鉛無以玉其貌,凝朱不能異其唇;
勝雲霞之邇日,似桃李之向春。
紅黛相媚,綺徂流光,
笑笑移妍,步步生芳。
兩靨如點,雙眉如張。
頹肌柔液,音性閑良。
於是投香杵,扣玟砧,
擇鸞聲,爭鳳音。
梧因虛而調遠,柱由貞而響沉。
散繁輕而浮捷,節疏亮而清深。
含笙總築,比玉兼金;
不塤不篪, 匪瑟匪琴。
或旅環而舒鬱,或相參而不雜,
或將往而中還,或已離而複合。
翔鴻為之徘徊,落英為之颯遝。
調非常律,聲無定本。
任落手之參差,從風飆之遠近。
或連躍而更投,或暫舒而長卷。
清寡鸞之命群,哀離鶴之歸晚。
苟是時也,
鍾期改聽,伯牙馳琴,
桑間絕響,濮上傳音;
蕭史編管以擬吹,周王調笙以象吟。
若乃窈窕姝妙之年,幽閑貞專之性,
符皎日之心,甘首疾之病,
歌采綠之章,發東山之詠。
望明月而撫心,對秋風而掩鏡。
閱絞練之初成,擇玄黃之妙匹,
準華裁於昔時,疑異形於今日;
想嬌奢之或至,許椒蘭之多術,
熏陋製止之無韻,慮蛾眉之為魄。
懷百憂之盈抱,空千裏兮吟淚。
侈長袖於妍襖,綴半月於蘭襟。
表纖手於微縫,庶見跡而知心。
計修路之遐��, 怨芳菲之易泄。
書既封二重題,笥已緘而更結。
漸行客而無言,還空房而掩咽。

自悼賦
漢・班婕妤
承祖考之遺德兮,何性命之淑靈。登薄軀於宮闕兮,充下陳於後庭。蒙聖皇之渥惠兮,當日月之盛明。揚光烈之翕赫兮,奉隆寵於增城。既過幸於非位兮,竊庶幾乎嘉時,每寤寐而壘息兮,申佩離以自思,陳女圖以鏡監兮,顧女史而問詩。悲晨婦之作戒兮,哀褒閻之為郵;美皇、英之女虞兮,榮任姒之母周。雖愚陋其靡及兮,敢舍心而忘茲?曆年歲而悼懼兮,閔蕃華之不滋。痛陽祿與柘館兮,仍繈褓而離災,豈妾人之殃咎兮,將天命之不可求。

白日忽已移光兮,遂日��莫而昧幽,猶被覆載之厚德兮,不廢捐於罪郵。奉共養於東宮兮,�長信之末流。共灑掃於帷幄兮,永終死以為期。願歸骨於山在足兮,依鬆柏之餘休。

重曰:潛玄宮兮幽以清,應門閉兮禁闥扃。華殿塵兮玉階苔,中庭萋兮綠草生。廣室陰兮帷幄暗,房櫳虛兮風冷冷。感帷裳兮發紅羅,紛究n兮紈素聲。神眇眇兮密靚處,君不禦兮誰為榮?俯視兮丹墀,思君兮履綦。仰視兮雲屋,雙涕兮橫流。顧左右兮和顏,酌羽觴兮銷憂。惟人生兮一世,忽一過兮若浮。已獨享兮高明,處生民兮極休。勉娛情兮極樂,與福祿兮無期。綠衣兮白華,自古兮有之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相关推荐